0 引言
浦东新区农机技术推广站面对19万亩水稻, 防控水稻的病虫危害极为重要, 积极筛选、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为了确保水稻专业种植的丰产丰收, 实行统防统治。
1 试验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田病虫防治中的作业效率、经济成本以及对病虫草害等防治对象的施药效果等, 为该机器的推广应用以及为研发适合上海地区水稻田的自走式喷雾机提供应用需求的数据资料。
2 试验内容和方法
2.1 试验内容
(1) 施药效率对比试验
以传统担架式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器为对照, 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施药效率进行试验, 了解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作业效率、用工情况、经济成本等。
(2) 施药效果对比试验
以传统担架式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器为对照, 试验常规用药品种、常规用液量的情况下,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水稻病、虫、草等不同防治对象的施药效果。
(3) 对稻苗及产量影响的试验
试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田施药期间对稻苗的损失情况, 以及在同等栽培管理下施药活动最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2 试验方法
施药效率、效果试验
(1)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长达村, 栽培方式为机插秧。水稻品种为秀水134, 播种日期为2014年6月3日, 移栽日期为2014年6月21日。
试验田为砂壤土, p H值7.8, 有机质含量中等。田间管理同常规, 各试验区栽培种植管理措施一致。2014年6月10日亩施复合肥40 kg, 6月29日亩施活棵肥尿素7.5 kg, 7月10日亩施尿素15 kg, 8月11日亩施尿素12.5 kg。
试验设4个处理, 每处理3次重复, 每个小区面积5亩左右 (空白处理0.2亩) , 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下载原表
田间设计按照3处理1对照, 3次重复进行排列, 处理的小区面积5亩左右, 对照的小区面积0.2亩, 累计面积45.6亩。具体见表2:
表2 田间设计 下载原表
(2) 施药时间与方法
防治对象与防治日期见表3。
(3) 调查内容及方法
(1) 作业效率调查:根据不同施药时期, 分别对每个处理施药作业效率按照每个重复, 详细记录单位面积施药时间、使用人工数量和燃油等消耗量。
(2) 施药效果调查:水稻前期考察对杂草施药效果, 中期考察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后期重点考察对褐飞虱、纹枯病防治效果。
(3) 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在每次施药作业后, 调查作业后压苗数量。采用分段抽样调查的方法, 见图。在农田两端有机器转弯掉头的区域 (示意图中A段) 调查全部压苗数量, 计算该区域内压苗数。在直行区域 (示意图中B段) 均匀抽查行走路线上、中、下各5 m的压苗数量, 计算该区域内压苗数。在全年施药结束后调查各处理稻苗损伤情况。
图农田调查取样示意图 下载原图
在水稻成熟后, 对各处理田进行实割测产, 计算分析各处理产量。
3 试验结果
3.1 机器稳定性调查
在三个施药时间段, 三种机型总体表现为稳定性较好, 没有出现中度 (维修时间大于10 min) 损坏现象, 只是担架式的喷雾机有2次喷头断水, 是吸水器小故障, 瞬间就排除。机手反映,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操作便捷、转弯半径小、喷雾均匀、射程远, 是理想的机器。
3.2 作业效率、成本调查
水稻分蘖期各处理施药作业效率、成果调查表, 见表4。
表3 试验区防治对象与防治日期 下载原表
表4 水稻分蘖期各处理施药作业效率、成本调查表 下载原表
从作业效率分析。丸山喷杆式喷雾机每亩耗时2.3 min, 担架式喷雾机每亩耗时3.1 min, 背负式喷雾机每亩耗时6.8 min,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比担架式喷雾机减少0.8 min, 减幅达到25.8%, 比背负式喷雾机减少4.5 min, 减幅达到66.2%。从消耗劳动力分析。喷杆式喷雾机每亩用工仅0.12工时, 比担架式喷雾机的0.36工时减少了2倍, 与背负式喷雾机相仿。从燃油消耗分析, 基本相当。所以, 从以上三项综合分析, 采用喷杆式喷雾机, 较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幅度减少了人力, 节约了成本。
3.3 施药效果调查
(1) 对稻田杂草防除效果
试验田杂草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 杂草种类主要有稗草、水苋菜、鸭舌草、陌上菜等。从试验结果看,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处理区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显著, 防效优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机,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处理区药后7天、14天、21天和45天对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61.54%、85.33%、88.96%、86.68%, 药后45天对杂草的鲜重防效为88.14%。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处理区药后7天、14天、21天和45天对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57.88%、80.97%、84.84%、83.63%, 药后45天对杂草的鲜重防效为82.59%。背负式喷雾机处理区药后7天、14天、21天和45天对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54.99%、79.21%、83.13%、81.47%, 药后45天对杂草的鲜重防效为82.19%。
(2) 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试验田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
从试验结果看,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处理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除效果优异, 防效优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机。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处理区药后3天、7天和14天对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分别为87.60%、90.64%、92.67%, 虫防效分别为91.95%、92.31%、92.39%;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处理区药后3天、7天和14天对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分别为87.12%、88.03%、91.08%, 虫防效分别为90.80%、89.10%、88.32%;背负式喷雾机处理区药后3天、7天和14天对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分别为81.08%、85.18%、87.89%, 虫防效分别为85.63%、85.90%、83.25%。
(3) 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
试验田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从试验结果看,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处理区对纹枯病的防除效果较明显, 防效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处理区的防效相仿, 优于背负式喷雾机处理区的防效。药后14天调查,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处理区对纹枯病的防效为77.19%, 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处理区对纹枯病的防效为78.99%, 背负式喷雾机处理区对纹枯病的防效为74.89%。
(4) 对稻飞虱防治效果
试验田稻飞虱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从试验结果看,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处理区对稻飞虱的防除效果优异, 防效优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机。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处理区药后3天、7天和15天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0.71%、91.19%、93.92%, 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处理区药后3天、7天和15天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4.63%、85.00%、89.30%, 背负式喷雾机处理区药后3天、7天和15天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1.35%、83.78%、88.87%。
3.4 对稻苗及产量影响
(1)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压苗调查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压苗调查见表5:
表5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压苗调查表 下载原表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在作业行驶过程中, 有压苗现象, 一是直线行驶时部分压苗或折断秧苗;二是转弯时整穴压苗, 造成缺穴。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在田间行驶时, 压断秧苗数每亩平均为26.54株, 碾压整穴秧苗每亩平均为150.66穴, 累计压苗每亩平均1683.8株, 估计损失每亩约6.34 kg, 损失率1.1%左右。
(2) 对产量的影响
从对水稻理论测产结果看,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处理区产量最高, 减去压苗产量后亩产量平均为567.73 kg, 比对照田增产38.91%;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处理区亩产量平均为558.57 kg, 比对照田增产36.67%;背负式喷雾机处理区亩产量平均为527.72 kg, 比对照田增产29.12%。见表6水稻产量统计表。
表6 水稻产量统计表 下载原表
4 小结与讨论
在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中, 对大面积连片种植田块应用丸山喷杆式喷雾机进行防治, 能显著提高施药效率和施药质量, 减少人工, 提高防治质量与效果, 可在实际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4.1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优点
(1) 提高施药效率, 减少施药时间和人工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施药效率较高, 能明显缩短施药时间和减少人力, 节约成本。
(2) 提高施药质量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由于药液喷雾雾滴较细, 施药均匀, 且针对不同防治对象和水稻各生育时期, 可更换喷雾喷头和控制用水量, 能显著提高施药质量。
(3) 提高对病虫草的防治效果
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应用于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草害的防治, 对本地区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效优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和人工背负式喷雾机防效。
4.2 应用丸山喷杆式喷雾机注意事项
(1) 行走转弯时要谨慎慢速, 防止压苗过多。丸山喷杆式喷雾机在稻田行走时, 尤其是在转弯和掉头时压苗数较多, 应谨慎驾驶。
(2) 施药前需要先测量好喷雾机的喷幅宽度, 在田埂边做好标记, 在转弯掉头时按照标记行驶, 否则会出现漏喷或重复喷药。
(3) 适用于连片种植或大田块。由于在转弯和掉头时喷药效率较低, 且压苗数较多, 对于小面积田块, 转弯和掉头频繁, 体现不出效率优势, 田块面积越大, 越能体现出效率优势, 效率越高。
建议在水稻机插时, 按照喷雾机的行走宽度和喷幅宽度, 预计轮胎行走位置放大宽度, 留出一定的空间, 以后每次施药时, 机器都行走在预留的走道里, 这样既可减少压苗数量, 又可避免漏喷和重复喷药。